探秘绵竹:千年画乡与醇厚酒韵的风土人情218


在川西平原的西北边缘,龙门山脉的东麓,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绵竹。这座拥有两千多年建制历史的古城,不仅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出富饶的物产,更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树一帜的民俗风情,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一页。绵竹的风土人情,是历史与现实的交织,是艺术与生活的融合,是热情与坚韧的写照。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绵竹年画的斑斓色彩,到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绵竹大曲的醇厚芬芳,再到勤劳智慧的绵竹人民在灾难后重建家园的坚韧,无不展现着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

一、 地理人文的奠基:川西古郡的独特孕育

绵竹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它北连茂县,南接德阳,西靠什邡,东邻安州、罗江,是连接川西高原与成都平原的重要通道。这种特殊的地理区位,使其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和文化交流的枢纽。龙门山脉的阻挡,使得湿润的气流在这里形成降水,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山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也为绵竹人的生活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绵远河、清江等水系穿城而过,滋养着这片土地,也赋予了绵竹“水清土沃”的美誉。

绵竹的历史可追溯到周秦时期,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县,因境内盛产竹子,且竹林绵延不绝而得名“绵竹”。这里曾是“剑南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是历代文人墨客驻足之地。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都曾游历绵竹,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深厚的历史积淀,塑造了绵竹人开放包容、崇文重教的品格,也为其后来的文化艺术繁荣埋下了伏笔。

二、 艺术与技艺的传承:绵竹年画的斑斓世界

提及绵竹风土人情,绵竹年画无疑是其最耀眼的名片。作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绵竹年画以其独特的绘画技艺、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绵竹人民世代相传的文化基因,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绵竹年画的制作工艺融合了雕版印刷和手工彩绘的特点。艺人们通常先用木刻线版印出画稿,再以手绘的方式逐一填色,使得每一幅年画都带有匠人独特的温度和韵味。其画风古朴稚拙,线条流畅细腻,色彩鲜艳明快,构图饱满,寓意吉祥。题材广泛,包括门神、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世俗生活、戏曲人物以及花鸟鱼虫等,无不寄托着驱邪纳福、招财进宝、人寿年丰、喜庆吉祥的美好愿望。

在绵竹,年画与春节紧密相连。每逢岁末,家家户户都会张贴新的年画,以迎接新年的到来。这些年画不仅装饰着居室,更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成为连接亲情、凝聚乡情的重要载体。近年来,绵竹年画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在保持传统精髓的同时,融入现代审美元素,开发出文创产品、旅游纪念品等,让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受众。

三、 味蕾与历史的交响:绵竹大曲的醇厚芬芳

与绵竹年画并驾齐驱的,是绵竹的另一张国家级名片——绵竹大曲。作为中国传统白酒的杰出代表,绵竹大曲拥有近2000年的酿造历史,其酿造技艺同样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不仅是绵竹的经济支柱,更是绵竹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喜怒哀乐,见证着岁月变迁。

绵竹大曲以优质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为原料,采用独特的“老窖续糟、双轮发酵”工艺,辅以龙门山脉深层矿泉水,经泥窖发酵、甑桶蒸馏、分段取酒、长期储存、精心勾调而成。其酒体具有“窖香浓郁、醇厚甘冽、绵甜爽净、回味悠长”的独特风格,深受饮者喜爱。在绵竹,无论是婚丧嫁娶、朋友聚会,还是日常小酌,绵竹大曲都是餐桌上的主角,它不仅是饮品,更是情感交流的媒介。

绵竹大曲的文化内涵远不止于酒本身。围绕酿酒,形成了独特的酒文化和习俗。从原料的选取、酿造的仪式,到品鉴的讲究、酒令的欢声,都体现着绵竹人对传统技艺的尊崇和对生活的热爱。它与当地的饮食文化相结合,催生了诸多以酒入菜的特色佳肴,为绵竹人的味蕾增添了无尽的诱惑。

四、 丰富多彩的民俗节庆与日常生活

绵竹的风土人情,还体现在其丰富多彩的民俗节庆和日常生活中。这些活动和习惯,是绵竹人精神世界的缩影,也是他们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

春节: 绵竹的春节无疑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除了张贴年画、燃放鞭炮、吃团年饭等全国普遍习俗外,绵竹人还会举行“闹元宵”活动,特别是正月十五的灯会,各种彩灯争奇斗艳,其中不乏以绵竹年画为主题的灯组,将年画艺术立体化、动态化。此外,舞龙、舞狮、踩高跷、划旱船等传统民俗表演也会轮番上演,为节日增添喜庆。

庙会与集市: 绵竹各地仍保留着赶庙会、赶集的传统。庙会通常在特定寺庙或神祇诞辰时举行,香火旺盛,人流如织。除了宗教活动,庙会也是商品交易、美食体验和民间娱乐的盛大聚会。各色小吃、手工艺品、农产品琳琅满目,民间艺人在此献艺,为人们带来了独特的文化体验。赶集则是绵竹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周固定日期,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集镇,买卖农产品,交流信息,维系着乡村社会的和谐。

婚丧嫁娶: 绵竹的婚丧嫁娶习俗也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婚礼通常隆重而喜庆,彩礼、嫁妆、酒席都有讲究,新人会受到亲朋好友的祝福。宴席上,绵竹大曲是必不可少的佳酿,寄托着对新人美好未来的祝愿。丧葬习俗则注重孝道,仪式庄重,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

日常饮食: 绵竹的饮食文化是典型的川菜风格,麻辣鲜香是其主旋律,但又融入了地方特色。除了大家熟悉的麻婆豆腐、回锅肉等,绵竹还有不少本地小吃和家常菜,如绵竹米粉、凉面、豆花饭、叶儿粑等,口感独特,深受喜爱。家家户户善于烹饪,崇尚“吃在四川”的理念,美食是维系家庭和社交的重要纽带。

五、 坚韧不拔的绵竹精神:灾后重建与发展新篇

绵竹的风土人情,不仅体现在其古老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艺术上,更体现在绵竹人民面对困难时展现出的坚韧不拔和乐观向上的精神。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给绵竹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城乡满目疮痍,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创。然而,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倾力支援下,绵竹人民以惊人的毅力,迅速投入到灾后重建中。

从废墟中站起来的绵竹,浴火重生。新的城镇拔地而起,新的产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种在逆境中求生存、谋发展,不屈不挠、团结奋进的精神,是绵竹风土人情中最宝贵的财富。它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也彰显了绵竹人民对家园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的绵竹,不仅保留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一座充满希望和生机的城市。

六、 自然风光与生态旅游的融合

绵竹地处龙门山脉腹地,拥有秀丽的自然风光,为风土人情增添了一抹亮色。剑南春生态园、九龙山森林公园、麓棠温泉度假区等景点,吸引着八方来客。在九龙山,可以感受到高山流水的灵动;在麓棠,可以享受温泉的滋润;在沿山而建的乡村民宿,可以体验农家生活,品尝地道农家菜。

这些自然风光与绵竹的人文景观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绵竹独特的旅游资源。游客不仅可以参观年画博物馆、酒文化博物馆,了解绵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可以深入乡村,体验年画制作、品尝农家美酒,感受最真实、最地道的绵竹风土人情。生态旅游的发展,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进一步推动了绵竹的经济社会发展。

绵竹,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其风土人情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每一笔都凝聚着历史的厚重,每一划都跳动着时代的脉搏。从斑斓的年画到醇厚的美酒,从古朴的民俗到坚韧的品格,绵竹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它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探秘绵竹,就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一次感受生命韧性的心灵洗礼。

2025-10-23


上一篇: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与演变:冷战时期东欧的军事同盟

下一篇:南昌人情风物志:热辣直爽背后的温情与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