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世界史:深度解析当年命题趋势、核心考点与备考策略231

作为一名专业的百科知识专家,我将根据“2019高考世界史”这一标题,为您撰写一篇深度解析文章。考虑到高考历史科目的特点及其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本文将从2019年高考世界史部分的命题趋势、核心考点、能力要求及备考策略等多个维度进行阐述,旨在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

2019年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简称“高考”)已成为历史,但其命题思路与考查重点对于后来的考生和教育者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在历史学科中,世界史部分不仅承载着全球文明发展的宏大叙事,更是培养学生全球视野、历史比较能力和辩证思维的关键。本文将聚焦2019年高考世界史部分,对其命题趋势、核心考点、所需能力以及对备考的启示进行深入剖析。

一、2019高考世界史的命题趋势:传承与创新并存

2019年高考世界史的命题,在延续历年高考历史考查的稳定性和基础性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创新趋势:

首先,史料实证与探究能力依然是核心。 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大量运用原始或改编的史料(如文献、图表、地图、漫画等)是高考历史的常态。2019年也不例外,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历史情境,要求考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史料间的内在联系、判断史料的价值,进而得出历史结论,考查的是学生“论从史出”的史学素养。

其次,注重全球史观与区域文明的结合。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高考世界史的命题越来越强调将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置于全球背景下考察,关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碰撞与融合。同时,也并未忽视对特定区域文明特点的考查,如欧洲文明的演进、亚洲文明的转型等。2019年的试题中,这种将局部与整体、区域与全球相结合的视角得到了充分体现,引导学生形成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历史视野。

再次,突出历史的纵向联系与横向比较。 历史是一门时空科学,时间与空间是历史考查的两个基本维度。2019年高考世界史试题注重考查历史事件在不同时间维度上的发展演变(纵向联系),以及在同一时间段内不同地域、不同文明间的相互影响与异同(横向比较)。例如,可能会将不同历史时期的改革进行比较,或是将不同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经验与教训进行对比。

第四,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联性。 历史不仅是对过去的记录,更是对当下的启示。2019年的世界史试题在选择材料时,往往会选取那些对理解当代世界格局、国际关系、社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的历史事件或思想。这要求考生不仅要掌握历史知识,更要理解历史事件的深层影响及其对现实的启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际理解能力。

最后,信息整合与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提高。 尤其是对于开放性、论述性试题,考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梳理和整合,形成清晰的论点,并运用准确、精炼的史学语言进行表达。这不仅是对知识储备的考查,更是对逻辑思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综合检验。

二、2019高考世界史的核心考点:承压与创新

基于上述命题趋势,2019年高考世界史的核心考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这些考点也是历年高考的常客,但考查的角度和深度有所不同:

1. 早期人类文明与古代世界的多元发展: 尽管并非每年都作为重点,但对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古印度、古中国文明等基本特征的理解,以及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初步认识,仍是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的基础。2019年可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或作为大题背景知识。

2. 世界近代史: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对欧洲乃至世界思想文化变革的深远影响。
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 世界市场的雏形与形成,全球联系的建立,以及对各大洲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资产阶级革命与政体构建: 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特点及确立的政治制度,对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贡献。
两次工业革命: 科技进步对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城市化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工人运动: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及其对国际工人运动和后世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意义。

3. 世界现代史:全球化进程与多极化挑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与影响,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与矛盾。
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与特点,以及其影响。
经济大危机与法西斯主义: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原因、特点与影响,罗斯福新政与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开创,以及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与危害。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秩序: 大战的进程、性质与影响,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建立,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冷战与两极格局: 冷战的形成、表现、影响及其结束,对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的深远影响。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与影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与瓦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国际经济组织的运作,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苏东剧变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国际关系中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2019年的试题可能更侧重于对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和概念的综合性、比较性考查,而非简单的知识点记忆。例如,将“工业革命”与“全球化”、“殖民扩张”等概念结合,探讨其对世界格局的塑造;将“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与“社会主义经济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等。

三、2019高考世界史的能力要求:综合素质的体现

针对2019年高考世界史的命题特点和核心考点,考生需要具备以下几种关键能力:

1.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能够从文字、图片、表格、地图等多种形式的史料中准确、有效地获取历史信息,并理解其含义。

2.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理解史料的基础上,能够调动所学的历史知识,对史料进行背景补充、意义分析,做到知识的灵活运用。

3. 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 能够用准确的史学语言,清晰地描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并对其进行合理的阐释和评价。

4. 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 面对开放性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运用充分的历史史实进行论证,做到论从史出、言之有理。这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归纳能力。

5. 时空观念与全球意识: 能够清晰地认识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空间背景,理解其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同时,具备全球视野,能够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看待问题,理解不同文明间的互动。

四、备考2019高考世界史的启示与策略

鉴于2019年高考世界史的命题趋势和能力要求,以下备考策略对于后来的考生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1. 构建系统化知识体系: 避免碎片化学习,以专题史或通史的方式,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将各个历史事件、人物、思想、制度等归纳到相应的历史时期和主题之下,形成网络状的知识体系,便于理解和记忆。

2. 强化史料阅读与分析:

多读史料: 广泛阅读各类历史文献、报刊、图片等,熟悉不同类型史料的呈现方式和特点。
学会分析: 掌握史料解读的基本方法,如识别史料的类型、背景、作者意图,提取关键信息,辨析史料的真实性与倾向性。
勤做笔记: 在阅读史料时,及时记录要点、疑问和思考,提升主动学习的能力。

3. 注重比较与联系:

横向比较: 比如比较不同国家在现代化道路上的异同,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冲突。
纵向联系: 比如追溯某一思想、制度或现象的起源与发展演变。
因果关联: 深入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理解历史的逻辑。

4. 培养历史思维与辩证观念:

多维度思考: 历史事件往往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避免单一归因,尝试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角度分析问题。
辩证看待: 认识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如对历史人物、事件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功过是非兼顾。
问题导向: 在学习历史时,尝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5.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规范答题: 学习高考历史答题的规范格式和套路,如审题、构思、组织语言、分点作答等。
精炼史语: 训练用准确、简洁、富有逻辑的史学语言来阐述观点。
多写多练: 坚持定期进行主观题的写作练习,尤其是开放性论述题,锻炼思维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

6. 关注时事热点与历史的结合: 虽然高考不直接考时事,但一些历史考点会与当前的国际热点、社会思潮有隐性联系。通过阅读新闻、了解时政,可以更好地理解某些历史现象的现代意义,培养历史的现实关怀。

总之,2019年高考世界史的命题,是历史教育理念在高考中的具体体现,它不再满足于对知识的简单再现,而是更加侧重于考查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历史的比较、综合、概括等高阶思维能力。对于未来的考生而言,理解并掌握这些趋势,并以此为导向进行科学备考,才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并真正成为一名具备历史素养和全球视野的现代公民。

2025-11-21


下一篇:通俗世界史作品:构建大众历史认知的桥梁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