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如皋:千年文脉与风物人情画卷106


如皋,这座坐落于江海平原腹地的千年古城,不仅以其“中国长寿之乡”的美誉蜚声海内外,更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世代相传的风土人情,共同绘就了一幅生动而富有魅力的文化画卷。漫步如皋,无论是品尝其地道美食,欣赏其精巧民艺,还是感受其淳朴民风,都能让人深刻体会到这片土地上独特的生命哲学与人文情怀。

一、 地理根基与历史文脉:风土人情的沃土

如皋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三角洲北翼,属南通市管辖。这里地势平坦,河网密布,素有“水乡泽国”之称。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塑造了如皋人勤劳、智慧、务实的性格。同时,如皋扼江海之要冲,自古便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经济集散地。

如皋的历史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秦汉时期便已置县。漫长的岁月积淀,使如皋成为了“文献名邦”。这里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如“如皋公”冒襄、国学大师范长江等,他们的思想与实践深刻影响了如皋的文化走向。古老的寺庙、书院、名人故居散布其间,无声地讲述着这片土地的辉煌过去。这些历史的烙印与地理的滋养,共同构筑了如皋风土人情的深厚根基。

二、 长寿之乡的生命哲学:健康与和谐的日常

“中国长寿之乡”是如皋最亮丽的名片,而长寿文化也渗透到如皋风土人情的方方面面。这里的长寿并非偶然,而是当地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套独特生命哲学与生活方式的综合体现。它包括了健康的饮食习惯、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谐融洽的社会关系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在饮食上,如皋人注重清淡、新鲜、均衡。他们善于利用当地丰富的农产品,如皋白萝卜、如皋白蒲茶干、如皋黑塌菜等,这些都是餐桌上的常客。适量的谷物、充足的蔬菜、禽蛋、鱼虾,构成了他们健康的膳食结构。此外,如皋人普遍有早睡早起、适度劳作、坚持锻炼的习惯,如清晨在园林小径中散步、打太极拳等,都成为长寿老人日常生活的写照。

更重要的是,如皋的社会氛围充满了关爱与和谐。尊老爱幼是这里的传统美德,家庭和睦、邻里互助是普遍的社会风气。老人们普遍心态平和,遇事不急不躁,乐于与人交流分享,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精神压力,有助于身心健康。这种将长寿理念融入生活点滴的文化自觉,是如皋风土人情中最动人心弦的部分。

三、 味蕾上的如皋:特色美食与饮食文化

如皋的饮食文化是其风土人情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以其独特风味和深厚底蕴吸引着无数食客。

1. 如皋火腿: 作为“北腿之宗”,如皋火腿与金华火腿齐名,是中华三大名腿之一。它选用当地优质猪后腿,经几十道工序、长达一年多的腌制、发酵而成。如皋火腿色泽红亮,香气浓郁,咸甜适中,肉质细嫩,无论切片生食、蒸煮入菜,还是吊汤提鲜,都令人回味无穷。它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承载着如皋人对传统技艺的坚守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2. 白蒲茶干: 如皋白蒲古镇的特产,已有数百年历史。其制作工艺独特,精选优质黄豆,经磨浆、煮沸、滤渣、凝固、压榨、烘烤、卤煮等多道工序,最终形成色泽酱红、质地细腻、富有嚼劲的茶干。茶干味道醇厚,兼具豆香、茶香和卤汁的鲜香,可直接食用,也可凉拌、烹炒,是当地人喜爱的零食和宴席凉菜。

3. 如皋白萝卜: 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如皋的白萝卜品质极佳,素有“赛雪梨”之称。它皮薄肉嫩,汁多味甜,微带清辣,既可生食解渴,也可炖汤、腌制。如皋人常用白萝卜烧肉、炖排骨,清甜解腻,是冬季餐桌上的佳品,也体现了当地人对食材原味和时令的尊重。

4. 江河湖鲜: 濒江临海的地理位置,使得如皋拥有丰富的江鲜、湖鲜和海鲜资源。刀鱼、鲥鱼、河豚(经严格处理)、螃蟹、虾类等,都是如皋人餐桌上的美味。如皋人擅长清蒸、红烧,力求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体现了水乡人民对自然馈赠的珍惜。

如皋的饮食文化,不仅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如皋人对自然、对生活、对健康的理解和实践。

四、 民间艺术与传统技艺:指尖上的传承

如皋的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是当地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也是风土人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白蒲风筝: 白蒲风筝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精巧的造型、鲜艳的色彩和独特的音响效果而闻名。如皋的风筝艺人擅长制作各种飞禽走兽、神话人物等造型,尤其以“板鹞”和“串子”为特色。板鹞体积巨大,需要多人协作才能放飞,其板面结构严谨,风兜饱满,上升力强。板鹞上还常安装有音响装置,如琴板、哨子等,风筝在空中飞舞时,能发出悦耳的声响,形成“空中交响乐”。每逢春日,如皋的田野上空,彩鸢飞舞,哨音阵阵,蔚为壮观。

2. 如皋木偶戏: 如皋木偶戏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表演艺术,以其独特的操纵技巧和生动的表演形式吸引观众。艺人们通过巧妙的牵线、提杆,让木偶栩栩如生地演绎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木偶的制作精美,服饰华丽,配以地道的如皋方言唱腔和伴奏,使得演出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艺术感染力。

3. 花灯与剪纸: 每逢节庆,如皋城乡都会张灯结彩,其中精致的花灯和窗花剪纸是必不可少的装饰。花灯造型各异,色彩斑斓,凝聚着手艺人的匠心。剪纸则多以吉祥图案、花鸟鱼虫为主题,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些传统技艺的传承,不仅丰富了如皋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让外来者得以一窥这座古城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深度。

五、 节庆习俗与人生礼仪:社会生活的缩影

如皋的节庆习俗与人生礼仪,是其社会生活的缩影,展现了当地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

1. 传统节日: 如皋人对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都非常重视。春节期间,家家户户贴春联、挂灯笼,燃放鞭炮,吃团圆饭,走亲访友,充满了喜庆祥和的气氛。元宵节则有赏花灯、猜灯谜的习俗。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或在河边观赏)、挂艾草菖蒲,以祈求平安健康。中秋节阖家团聚,品尝月饼,共赏明月。

2. 长寿文化节: 作为“长寿之乡”,如皋近年来还举办了“中国(如皋)国际长寿文化节”,将长寿理念与地方特色深度融合。节日期间,不仅有养生讲座、健康产品展览,还有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民俗展示,旨在弘扬长寿文化,促进健康生活。

3. 人生礼仪: 在婚丧嫁娶等人生重要节点上,如皋人也保留着许多传统礼仪。婚礼讲究热闹喜庆,注重彩礼聘金和双方家庭的交流。丧葬则遵循孝道,仪式庄重,寄托哀思。特别是在敬老方面,如皋人有深厚的传统,无论是在家庭聚会中为老人置办寿宴,还是日常生活中对长者的照顾,都体现出对老人的尊重和孝顺。

六、 如皋方言与人文精神:一方水土育一方人

如皋方言属于江淮官话泰如片,发音独特,词汇丰富,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对于如皋人来说,方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维系乡情、认同地域文化的重要纽带。

在人文精神上,如皋人普遍勤劳务实、热情好客,且极重教育。自古以来,如皋就崇尚读书求学,无论是普通家庭还是书香门第,都对子女的教育寄予厚望。这种对知识的尊重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使得如皋这片土地上人才辈出,也培养了如皋人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胸怀。

在日常生活中,如皋人平和中带有韧性,内敛而不失热情。他们乐于助人,注重邻里和睦,这些优秀的品格共同构筑了如皋独特的社会风尚和人文精神。

七、 结语:古韵与现代交织的如皋

如皋的风土人情,是历史沉淀与地理滋养的结晶,是长寿理念与人文精神的完美融合。它既有古朴典雅的传统韵味,又在现代文明的洗礼下焕发出新的生机。无论是穿越古街巷弄,品尝地道小吃,还是聆听长寿故事,感受民俗风情,都能让人在如皋找到那份久违的宁静与美好。

今天的如皋,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依然不忘初心,致力于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风土人情。它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等待着更多的人来细细品味,感受其独有的魅力,探寻其长寿的奥秘,领略其千年文脉的辉煌。

2025-10-28


上一篇:苏联电影中的世界史叙事:光影中重塑的全球记忆

下一篇:世界史博士:职业前景、薪资待遇与发展路径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