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与传说321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登高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农历九月初九这天,人们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吃重阳糕、放纸鸢等传统习俗。相传重阳节源于古代人们对数字九的崇拜,也有避邪、祈福的含义。

登高

登高是重阳节最主要的习俗。这一天,人们会选择登高望远,祈求健康长寿。相传,东汉时期著名隐士费长房在九月初九这天登高采茱萸,遇一黄羊,给其一颗灵药,并告诉他茱萸有辟邪保平安的功效。费长房将茱萸带回家中,分给乡亲们,驱散了瘟疫。从此,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便流传开来。

赏菊

重阳节也是赏菊的好时节。菊花性寒、味甘,有清热、明目、解毒的功效。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赏菊,可以延年益寿。南宋诗人陆游有诗云:"九日黄花酒,千家笑逐颜。"足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于古代。

饮菊花酒

饮菊花酒也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之一。菊花酒是以菊花瓣泡制的白酒,香气馥郁,口感清甜。相传,汉代名医华佗曾用菊花泡酒,赠与乡亲,治好了瘟疫。自此,重阳饮菊花酒的习俗流传至今。

吃重阳糕

重阳糕是重阳节的应节食品。重阳糕又称菊糕、花糕,通常用糯米粉、豆沙、枣泥等材料制成,形状多为九层,象征着九九重阳。吃重阳糕有祈福添寿、步步高升的美好寓意。

放纸鸢

放纸鸢,又称放风筝,也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之一。风筝的寓意为辟邪消灾、祈求平安。在重阳节放纸鸢,有祈求健康长寿、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传说

关于重阳节的起源,还流传着以下几个传说:
避邪说:相传古时有瘟魔流行,人们在九月初九这天佩戴茱萸、登高避疫,逐渐演变成重阳登高的习俗。
祈福说:九在古代数字中为阳数之极,九月初九是重阳,又称重九,寓意着吉祥长寿。人们在这一天登高祈福,祈求健康平安。
九九同功说:古人认为九月初九是阳气最盛之时,可以与天同寿。因此,人们在这一天登高望远,吸收天地灵气,祈求延年益寿。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吃重阳糕、放纸鸢等习俗,都寄托着人们对健康长寿、吉祥平安的美好愿望。传承重阳节的传统文化,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2024-11-07


上一篇:山西省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

下一篇:世代相传:传统习俗文化传承之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