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源远流长的传统习俗315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自古以来就有登高、赏菊、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九月九日,阳数中的两个九相重,故名“重阳”。这一天,人们祈福禳灾,祈求平安吉祥。

登高

重阳节登高是重要的习俗,起源于西汉。据说,东汉桓帝时,宫中有妖孽作祟,方士费长房向皇帝进言,说九月九日是邪气最盛之日,宜登高避邪。皇帝遂率群臣登高,果然驱散了妖孽。自此,登高辟邪的习俗流传下来。

登高既有辟邪的意义,也有祈福的象征。古人认为,登高可以接近天界,祈求神灵保佑。因此,重阳节登高还被赋予了祈福延年益寿的美好寓意。

赏菊

重阳节赏菊也是一项悠久的习俗。菊花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被视为高洁、贞洁的象征。重阳节前后,正是菊花盛开的时节,赏菊成为人们寄托情怀、欣赏美景的重要活动。

赏菊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去菊花盛开的公园、花圃,也可以在家中摆放菊花,细细观赏其绰约风姿。古人还将菊花制成菊花酒,饮用以驱邪避灾,延年益寿。

除了赏菊,重阳节还有插茱萸的习俗。茱萸是一种有香味的植物,古人认为它具有辟邪除秽的功效。重阳节这天,人们会采摘茱萸叶或茱萸果,佩戴在身上或插在门窗上,以驱邪祈福。

饮菊花酒

饮菊花酒是重阳节的另一项传统习俗。菊花酒是用菊花瓣浸泡而成的,具有清热解毒、延年益寿的功效。重阳节这天,人们会饮用菊花酒,以祈福健康长寿。

菊花酒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只需将菊花瓣清洗干净,放入酒坛或容器中,加入白酒或黄酒,密封浸泡即可。浸泡时间越长,菊花酒的药效和口感越好。

其他习俗

除了登高、赏菊、插茱萸、饮菊花酒之外,重阳节还有其他一些习俗,如:放风筝、吃重阳糕、拜祖扫墓等。

放风筝:放风筝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起源于汉代。人们认为,放风筝可以驱邪辟灾,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吃重阳糕:重阳糕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糕点,上面一般印有九九重阳的图案。重阳节吃重阳糕,寓意步步高升,长命百岁。

拜祖扫墓:重阳节前后,正是菊花盛开的时节,因此也被称为“菊节”。人们会带上菊花前往祖坟祭扫,缅怀先人,寄托哀思。

重阳节,是一个充满传统习俗的节日。这些习俗承载了人们祈福禳灾、祈求平安吉祥的美好愿望。重阳节不仅是一个登高赏菊的日子,更是一个阖家团圆,祈福延年益寿的美好节日。

2024-10-26


上一篇:中秋佳节:流传千年的传统习俗

下一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