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老爷习俗:东南沿海与东南亚华人社区的信仰与传承71


——一场跨越时空的民间神祇巡游盛典

在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广东、台湾等省份,以及流布甚广的东南亚华人社区,一项名为“营老爷”的传统习俗,如同其巡游的路线一般,蜿蜒而又深远地植根于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之中。这并非简单的游行,而是一场集祭祀、巡境、娱乐、社交、教育为一体的盛大民间信仰活动,承载着华人对神明的敬畏、对平安健康的祈盼、对故土文化的认同,以及世代相传的乡土记忆与集体情感。

“营老爷”中的“营”字,意为“迎”或“接”,指迎接、恭请神明出宫殿或庙宇;“老爷”则是当地民众对各路神祇的尊称,可以是城隍爷、土地公、妈祖、关帝、保生大帝、三山国王等地方守护神,也可以是开漳圣王、广泽尊王等有历史渊源的乡土神明。因此,“营老爷”的核心,便是恭请神明(“老爷”)出巡,通过浩浩荡荡的队伍,巡视辖区,驱邪纳福,庇佑乡里平安昌盛。

一、源起与流变:千年薪火,因地而兴


营老爷习俗的起源,可追溯至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早在先秦时期,民间就有迎春、迎秋、祀社的习俗,通过祭祀天地、社稷,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随着道教、佛教的兴盛,以及民间信仰体系的不断完善,这些原始的祭祀活动逐渐与神明崇拜结合,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神祇巡游。东南沿海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成为营老爷习俗发展与繁荣的沃土。

首先,海洋文化的浸润。福建、广东等地濒临海洋,渔业和海上贸易是重要的经济支柱。航海的艰险与变幻莫测的自然环境,使得当地民众对海神(如妈祖)和各类地方守护神有着深厚的信仰,祈求出海平安、渔获丰收。神明出巡,也被视为对海上神祇的敬意,以及对陆地社区的庇佑。

其次,移民文化的推动。历史上,特别是宋元明清时期,闽粤地区人口大量南迁,移民为了在新的土地上安居乐业,往往将家乡的神明信仰一同带去,并在新居地建立庙宇,定期举行迎神赛会,以维系乡情、凝聚社区。这种传统随着“下南洋”的浪潮,传播到了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地,使得营老爷习俗成为海外华人社区维系文化认同和精神寄托的重要纽带。

再次,地方性神明体系的形成。不同区域有其特定的“老爷”。例如,闽南地区的保生大帝、开漳圣王、广泽尊王,潮汕地区的三山国王、城隍爷,台湾地区的妈祖、关公、王爷等,都在各自的信仰版图中占据核心地位。营老爷习俗正是这些地方神明信仰的具象化呈现,每一位“老爷”的巡游,都伴随着独特的故事与仪式。

二、仪式的核心要素:喧天锣鼓,神圣巡礼


营老爷的仪式通常庄重而繁复,融合了民间艺术、宗教礼仪和社区互动,少则一天,多则数日。其核心要素包括:

1. 准备与请神:在巡游开始前,各家各户会进行大扫除,布置香案,准备供品。庙宇会提前进行开光、净炉等仪式,恭请神明“降驾”或“分灵”于神轿之中。在特定时刻,法师或乩童会主持“请神”仪式,信众焚香跪拜,气氛庄严肃穆。

2. 庄严的巡游队伍:营老爷的队伍规模庞大,层次分明,通常由以下部分组成:

先导队:由锣鼓队、唢呐队、旗帜队组成,敲响震耳欲聋的锣鼓,吹奏高亢的唢呐,为队伍开道,营造热烈气氛,同时具有驱邪净路的作用。旗帜上书写神明名号或庙宇名称,彰显神威。
仪仗队:由执事牌、肃静牌、回避牌等组成,提醒沿途民众肃静、敬畏,彰显神明出巡的尊贵与威严。还有手持法器、兵器的护驾队伍,象征为神明开路、斩妖除魔。
神轿:这是巡游的核心。神像被恭敬地安放在装饰华丽的神轿之中,由青壮年信众抬着。神轿在巡游过程中常有“颠轿”的现象,即轿夫们随着锣鼓节奏,上下左右摇晃神轿,被认为是神明显灵、与民同乐的体现,场面振奋人心。一些神轿后还会跟着“乩童”,他们通常处于半昏迷状态,手持法器,代表神明进行神谕或表演“过火”、“穿针”等神迹,进一步增强信仰的神秘感与震撼力。
表演队伍:这是营老爷最具观赏性的部分。舞龙舞狮、英歌舞、潮剧/歌仔戏片段、高跷队、八音队、大鼓凉伞、凉伞队等各种民间艺术表演穿插其中,各具地方特色,为巡游增添了浓厚的艺术色彩和喜庆氛围。
信众队伍:沿途的信众手持香火,虔诚地跟随在队伍之后,或在自家门口设香案跪拜,祈求神明降福。有些信众还会组织“香担队”,挑着香火、供品,全程参与。

3. 巡境与安福:队伍沿着预定的路线,穿越村庄、市集、街巷,甚至进入一些重要场所,象征神明巡视辖区,扫除不洁,带来福气。每到一处,民众都会燃放鞭炮、焚烧香纸,表达敬意。巡游结束后,神明会回到庙宇,举行“安福”或“送神”仪式,信众分享供品,共同祈愿来年风调雨顺、阖家平安。有些地方还会有“吃福”或“平安宴”,共享团圆与喜乐。

三、文化与社会功能:信仰寄托,社区纽带


营老爷习俗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年而不衰,不仅在于其丰富的仪式形式,更在于其深刻的文化与社会功能:

1. 信仰的寄托与心灵慰藉:在物质生活相对匮乏、自然灾害频发的年代,民众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灾祸的恐惧寄托于神明。营老爷通过神明出巡,为信众带来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相信神明能够驱邪避灾,赐予健康与财富,从而在精神上获得慰藉与力量。

2. 社区凝聚与社会整合:营老爷是一项需要全社区共同参与的活动。从筹备、组织、表演到参与,各家各户、各社团、各行业都会贡献力量。这种集体行动,不仅强化了社区成员之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促进了邻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化解了潜在的矛盾。它如同一个巨大的社会黏合剂,将松散的个体整合为一个紧密的共同体。

3. 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营老爷是民间艺术的巨大舞台。舞龙舞狮、高跷、英歌舞、地方戏曲、传统音乐、服饰、工艺品等,都在此获得展示与传承的机会。老一辈通过教授技艺,年轻人通过参与表演,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代代相传,避免失落。

4. 道德教化与社会规范:许多“老爷”都是历史上的贤能之士或忠义英雄,他们的故事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通过神明巡游,这些故事被不断重述,其所代表的忠孝仁义、惩恶扬善的价值观也得以强化,对民众起到了潜移默化的道德教化作用,维护了社会秩序。

5. 地域身份的象征:每个地方的营老爷都有其独特的“老爷”和仪式特色,这成为当地居民引以为傲的地域身份象征。在异乡游子心中,家乡的营老爷不仅是神圣的仪式,更是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重要情感符号。

四、地域特色与多样性: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尽管核心精神相通,但营老爷习俗在不同地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异性:

1. 闽南地区(福建泉州、厦门、漳州):这里的营老爷活动往往与宗族信仰紧密结合,各姓氏、各角落(村庄)都有自己的“角落宫庙”和“营老爷”习俗。泉州地区的“踩街”,厦门同安的“送王船”,漳州云霄的“开漳圣王”巡游,都各具特色。神轿“颠轿”的节奏和方式也因地而异,展现出不同的地域风格。

2. 潮汕地区(广东潮州、汕头、揭阳):潮汕地区的营老爷,其锣鼓喧天、火光冲天的场面尤为壮观。英歌舞(被誉为“中华战舞”)是其一大亮点,舞者脸谱彩绘,手持短棍,气势磅礴。此外,潮剧、大锣鼓乐、飘色等艺术形式也融入其中,展现了潮汕文化的独特魅力。三山国王信仰在潮汕地区影响深远,其巡游盛况空前。

3. 台湾地区:台湾的庙会文化尤为发达,营老爷(通常被称为“迎神赛会”、“遶境”、“进香”)是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其规模往往更为庞大,仪式更加繁复,表演形式也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的阵头(如宋江阵、八家将、官将首),还融入了电子花车、钢管舞等现代元素,形成一种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奇特景观。妈祖信仰在台湾尤为普遍,每年“大甲妈祖绕境”被誉为世界三大宗教盛事之一,吸引了数百万信众参与。

4. 东南亚华人社区: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地的华人社区,营老爷习俗(如普吉岛的“九皇斋节”、槟城的“乔治市庙会”)不仅是华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常常与当地文化相互影响、融合。例如,在泰国,一些营老爷活动会吸纳泰式舞蹈或服饰元素,形成独特的文化景观。它不仅是华人维系自身身份的符号,也成为当地多元文化交流的平台。

五、现代挑战与保护:赓续薪火,与时俱进


在快速变迁的现代社会,营老爷习俗也面临诸多挑战:

1. 城市化与现代化冲击: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传统社区被拆迁,庙宇空间受限,大型巡游的路线也受到交通管制等因素的限制。年轻一代受教育程度提高,对传统信仰的兴趣逐渐减弱,导致参与者老化、后继乏人。

2. 商业化与异化风险:部分地区的营老爷活动出现过度商业化倾向,表演内容追求感官刺激,偏离了传统的庄重与神圣,甚至滋生乱象,影响了习俗的健康发展。

3. 环保与公共安全压力:大规模的燃放烟花爆竹、焚烧香纸,带来了空气污染和火灾隐患。庞大的队伍也给交通和公共秩序带来压力。

然而,面对挑战,营老爷习俗也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并得到多方力量的保护与传承: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及东南亚各国政府已将一些重要的营老爷习俗列入国家级或地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其活态传承。

2. 文化旅游的带动:许多地方将营老爷活动打造成重要的文化旅游品牌,吸引游客前来体验。这不仅为习俗注入了新的经济活力,也提升了其在公众中的关注度。

3. 社区与庙宇的自发维护:社区居民和庙宇管理者是习俗传承最坚实的力量。他们自发组织筹款、培训表演队伍、修订仪式流程,确保传统不中断。

4. 创新与融合:一些地区在保留核心仪式的同时,尝试融入现代科技手段(如LED灯光、无人机拍摄),或结合现代文创产品,吸引年轻人的参与。环保意识的提升也促使一些地区尝试减少烟花爆竹,推广环保香烛。

结语


营老爷习俗,是东南沿海与东南亚华人社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它不仅是神祇的巡游,更是民众心灵的寄托、社区的凝聚、文化的传承。在喧天的锣鼓声、翻腾的龙狮舞和虔诚的香火中,我们看到了中华传统信仰的顽强生命力,看到了华人社区在历史变迁中坚守文化根脉的努力。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只要这份对“老爷”的敬畏、对乡土的深情、对传统的珍视不变,营老爷的薪火就将继续点燃,照亮一代又一代华人的精神家园。

2025-10-29


上一篇:传统习俗英文发音:深入理解世界文化的钥匙

下一篇:莫高窟在哪里?深度解析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与艺术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