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邳州:千年文脉与独特风情的传统习俗画卷378


邳州,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苏北古城,位于江苏省西北部,淮海经济区中心地带。它不仅是“天下银杏第一县”,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苏北地区的重要缩影。世代相传的邳州传统习俗,如同时间长河中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镶嵌在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伦理道德的坚守以及对祖先的敬畏。这些习俗不仅展现了邳州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也折射出其深厚的农耕文明背景与兼容并包的文化特质。本文将深入探讨邳州传统习俗的方方面面,为您描绘一幅生动而丰富的风俗画卷。

一、 岁时节令习俗:生活节奏的文化韵律

邳州的岁时节令习俗,与农事活动紧密相连,构成了当地人一年四季的生活主旋律。其中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大传统节日最为隆重,此外还有许多地方特色的小节令。

1. 春节:辞旧迎新的盛典

春节是邳州人民最为重视的节日。腊月廿三“小年”开始,家家户户便进入了备年模式。除尘扫屋、浆洗缝补、购置年货、贴春联窗花、杀猪宰羊、炸丸子、蒸花馍等一系列活动,将节日的氛围渲染得浓厚而喜庆。大年三十,全家团圆,共进丰盛的年夜饭,桌上必有鸡、鱼、肉,寓意“吉庆有余”、“年年有余”。饭后,长辈会给晚辈发压岁钱,全家人围坐炉边守岁,直到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迎接新年的到来。大年初一,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赐福。亲友之间则相互串门拜年,祝福之声不绝于耳。春节期间,邳州还有舞龙、舞狮、跑旱船、秧歌等民间社火表演,增添了浓郁的节日气氛。正月十五元宵节,赏花灯、吃元宵,意味着春节的圆满结束。

2. 清明节:慎终追远的传承

清明节是邳州人扫墓祭祖、缅怀先人的重要日子。家家户户都会准备酒食果品、纸钱香烛,前往祖坟祭拜,培土添坟,寄托哀思。扫墓后,全家人还会去郊外踏青,象征着新春伊始,万物复苏,在追思故人的同时,也感受生命的活力。清明时节,吃青团、清明果也是当地的传统习俗。

3. 端午节:驱邪避毒的祈福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邳州人习惯悬挂艾草、菖蒲于门前,以驱邪避疫。家家户户包粽子,口味以甜咸兼有,或糯米豆沙,或鲜肉蛋黄。孩子们会佩戴五彩绳、香囊,以求平安健康。虽然邳州不临大江大河,但吃“五毒饼”或“五红”(烤鸭、苋菜、雄黄酒等红色食物)以求“五毒不侵”的习俗也很流行。

4. 中秋节:阖家团圆的温馨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邳州人合家团圆的温馨时刻。傍晚时分,全家人围坐庭院,摆上月饼、水果、菱角、毛豆等,边赏月边品尝美食。月饼是必不可少的主角,寓意团圆。孩子们则提着各式灯笼,在院子里嬉戏追逐,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童趣。

5. 其他节令:朴素生活的印记

除了上述四大节日,邳州还有一些地方色彩浓郁的节令习俗。如腊八节喝腊八粥,寓意驱寒暖身;二月二“龙抬头”吃面条、理发,寄托对风调雨顺的期盼;七月十五“中元节”祭祀祖先,超度亡灵;冬至吃饺子或汤圆,象征着阖家团圆,抵御严寒。

二、 人生礼仪习俗:生命旅程的庄重见证

邳州人对生命中的重要节点,如出生、成年、婚嫁、丧葬等,都有一套世代相传的礼仪习俗,它们不仅是形式,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和对伦理道德的庄重宣示。

1. 诞生礼:新生命的喜悦与期盼

新生命降临是家庭最大的喜事。孩子出生后,亲友会前来报喜,或送鸡蛋、红糖、小米等寓意吉祥的贺礼。婴儿出生第三天有“洗三”的习俗,为婴儿沐浴,祈愿健康。满月时则会设宴款待亲友,名为“吃满月酒”,并给孩子取大名。百日和周岁也常有庆祝活动,尤其是周岁时,有“抓周”的习俗,预测孩子未来的兴趣和职业,充满了父母对孩子的美好期盼。

2. 婚嫁礼:百年好合的承诺

邳州的婚嫁习俗传统而隆重,分为“议婚”、“订婚”、“结婚”等环节。议婚由媒人穿针引线,双方家庭交换生辰八字合婚。订婚则需男方置办聘礼送至女方家,女方回礼,确立婚约。结婚当天,新郎家会张灯结彩,吹锣打鼓,热闹非凡。新郎乘坐轿子或车队到新娘家迎亲,新娘在哭嫁声中辞别父母。进门后,新人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然后入洞房。入夜后,亲友会“闹洞房”,为新人增添喜气。婚后第三天,新娘携新郎回娘家“回门”,象征着新婚夫妇得到娘家的认可和祝福。

3. 丧葬礼:慎终追远的表达

邳州丧葬习俗体现了深厚的孝道文化。老人去世后,子女会立即报丧,披麻戴孝,设灵堂守灵。亲友前来吊唁,烧香磕头,寄托哀思。入殓后,会举行出殡仪式,由孝子捧灵牌,亲友抬棺或送葬,一路撒纸钱,鸣哀乐。下葬后,亲人会在“七七”之内进行多次祭奠,尤其注重“头七”和“七七”祭。这些习俗旨在让逝者安息,生者慰藉,并教育后代孝顺父母、珍爱生命。

三、 日常生活与民间艺术:烟火人间的生动演绎

除了节庆和人生大事,邳州人的日常生活中也充满了独特的习俗和丰富的民间艺术,它们是地方文化最鲜活的载体。

1. 饮食习俗:舌尖上的风味传承

邳州饮食以面食为主,受北方影响深远,兼有南方菜肴的精致。煎饼是当地的特色主食之一,薄如纸,香酥可口,配上各种小菜,别有一番风味。糁汤是邳州早餐的明星,以鸡肉、麦仁、鸡蛋等熬制而成,口感鲜美,营养丰富。此外,邳州板栗、银杏等农产品也常被用于制作特色美食。在节庆时,炸酥肉、炸丸子、蒸花馍、包饺子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2. 建筑与居住习俗:人与自然的和谐

传统的邳州民居多为砖瓦结构的平房,以四合院或三合院为主,讲究坐北朝南,注重采光通风。门前常有石狮、石鼓等镇宅之物,院内种植花草树木,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新房落成或乔迁新居时,会举行“温锅”或“暖房”仪式,请亲友吃酒席,以示庆祝,并祈求新家兴旺平安。

3. 民间娱乐与艺术:精神世界的丰富

邳州的民间艺术形式多样,极具地方特色。

邳州柳琴戏: 又称“拉魂腔”,是流行于苏北、鲁南一带的传统地方戏曲,以其高亢激越的唱腔、质朴生动的表演而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间社火: 春节期间的舞龙、舞狮、旱船、高跷、秧歌等表演,是邳州人民欢庆节日的传统形式,集歌舞、杂技、造型于一体,充满乡土气息和生命力。
剪纸、泥塑: 邳州的民间剪纸和泥塑艺术也颇具特色,题材多取自民间故事、吉祥图案和生活场景,造型夸张生动,色彩鲜艳明快,是当地人装点生活、表达情感的方式。
地方曲艺: 如琴书、大鼓等,以说唱形式演绎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是当地人茶余饭后重要的娱乐活动。

4. 禁忌与信仰:规训行为的精神支柱

邳州民间也有一些独特的禁忌和信仰,虽然随着时代发展有所淡化,但在老一辈人心中仍有一定影响力。例如,逢年过节忌说不吉利的话,忌打破碗碟;春节期间忌倒垃圾、忌用剪刀等,认为会破财。同时,对神灵、祖先的崇拜,以及对风水学说的讲究,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反映了人们趋吉避凶、祈求平安顺遂的心理。

四、 传承与发展:在变迁中坚守与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邳州的许多传统习俗面临着传承的挑战。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参与度有所下降,一些繁琐的礼仪也逐渐简化或消失。然而,邳州人民和政府从未放弃对这些宝贵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近年来,邳州市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工作,将柳琴戏、民间社火等项目列入保护名录,通过举办文化节、民间艺术展演、非遗进校园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旅游业的发展也为传统习俗注入了新的活力,一些地方特色习俗和民间艺术通过文化旅游产品的方式,重新焕发了生机。同时,传统习俗也在与时俱进,在保持其核心精神不变的前提下,结合现代生活节奏进行适度创新,使其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和需求。

邳州的传统习俗,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根脉,更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它们不仅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精神生活,也为研究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地方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在时代的洪流中,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珍视、去传承、去发扬这些独特的文化瑰宝,让邳州这幅传统习俗的画卷永远生动而鲜活。

2025-10-23


上一篇:东方智核:中国传统文化在科幻宇宙中的深邃回响与创新启示

下一篇:全球多元文化之瑰宝:国家传统习俗的深度解析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