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冬至:闽都温情与“搓丸”习俗的文化传承281
冬至,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节气,它不仅标志着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小过年”的特殊地位。对于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州而言,冬至的意义更是非同寻常。在这座历史悠久的闽都古城,冬至不仅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场充满温情、凝聚亲情的文化盛宴,其独特的“搓丸”习俗、祭祖传统和丰富的食俗,共同构筑了福州人对生命、家庭和故土的深厚情感。
一、冬至的文化底蕴:福州“小过年”的深远内涵
冬至,又称“冬节”、“贺冬”,在《周礼》中就有“日短至”的记载。古人认为,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是阴阳转化、天地更始的重要节点,因此格外重视。在福州,这种重视更是融入了闽都文化的精髓。福州人常说“冬至大如年”,这并非虚言,而是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的体现。旧时,福州乃至整个闽南地区都有“祭祖、办年货、阖家团圆”等类似春节的习俗,许多在异乡漂泊的福州游子,即便不能春节回家,冬至也一定会想方设法赶回,与家人共度,足见其在福州人心中的地位。
福州的冬至习俗,不仅承载着对自然节律的敬畏,更融入了儒家“慎终追远”的孝道观念和对家族团圆的深切期盼。它不仅仅是关于吃喝的节日,更是一堂生动的传统文化课,通过一代代人的言传身教,将家族的记忆、家乡的味道、以及维系亲情的纽带,深深烙印在每一个福州人的心中。
二、独具匠心的“搓丸”:福州冬至的核心仪式
在福州的冬至习俗中,最富特色、也最核心的环节莫过于“搓丸”。这里的“丸”指的便是汤圆,但福州人更习惯称之为“冬至丸”或“米丸”。与中国北方冬至吃饺子、南方其他地区吃汤圆的习俗有所不同,福州人对汤圆的制作和食用赋予了更多的仪式感和家庭参与性。
“搓丸”通常在冬至节前一天或冬至当天进行。一大早,家中的女主人就会将浸泡好的糯米磨成米浆,滤掉水分,制成细腻的糯米粉团。随后,全家人便会围坐在一起,或在灶台边,或在客厅的矮几旁,开始这项充满乐趣和温情的家庭活动。孩子们更是搓丸的主力军,他们的小手笨拙而认真地揉捏着面团,将一个个小小的糯米丸子搓得圆溜溜、滑腻腻。
福州的“冬至丸”通常有红白两种颜色,白色代表纯洁,红色则寓意着吉祥、喜庆。红色的汤圆是通过在糯米粉团中加入少许红麴或食用色素制成。搓丸的过程,是家人之间交流感情、增进了解的绝佳机会。老人们会讲述冬至的故事和家族的往事,年轻一代则负责揉面、搓丸,孩子们则在欢声笑语中感受节日的氛围。这种全家老少齐动手、共同劳作的场景,本身就是对“团圆”最生动的诠释。
搓好的冬至丸子,除了供食用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用途。有些家庭会将搓好的糯米丸子粘在门框、窗户、家具等处,寓意“年年团圆”、“岁岁平安”,这种习俗被称为“粘丸”。此外,丸子还会被用来祭祀祖先和神明,表达敬意和祈福。
三、祭祖与感恩:连接古今的孝道传承
“祭祖”是福州冬至的另一大重头戏。在福州人的观念里,祖先是家族的根基和守护者,冬至作为“小过年”,正是感恩祖先、祈求庇佑的重要时刻。冬至当天,家家户户都会精心准备祭品,摆设香案,举行庄重的祭祖仪式。
祭品中,“冬至丸”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主角。此外,还会准备各种寓意吉祥的菜肴,如整鸡、整鸭、鱼肉、水果、糕点等。香案前点燃红烛,敬上清香,族长或家中长辈会带领家人,按照辈分顺序,向祖先牌位或祖先画像行三跪九叩大礼,表达子孙后代对祖先的缅怀与敬意,并祈求祖先保佑家族平安顺遂、子孙繁荣昌盛。
祭祖仪式结束后,家人会将祭品撤下,围坐在一起,享用这顿饱含深情的“团圆饭”。这顿饭不仅仅是果腹,更是一次家族情感的凝聚和传承。长辈们会讲述家风家训,教育晚辈知恩图报、孝敬父母,孩子们则在饭桌上感受家族的温暖和归属感。通过这种代代相传的仪式,福州人将对祖先的感恩和对家庭的责任感,深植于每一个后代的心中。
四、冬至食俗:美味与寓意的交织
福州冬至的食俗,除了最核心的“冬至丸”,还有许多其他具有地方特色的美味佳肴,它们不仅满足味蕾,更寄托着福州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汤圆:甜咸兼备,寓意圆满
福州的“冬至丸”在口味上呈现出多样性。除了传统的无馅小丸子,也有包馅的汤圆。馅料通常有甜、咸之分。甜馅多为花生芝麻馅、豆沙馅,香甜软糯;咸馅则更为独特,常以肉丁、虾米、香菇、笋丁等制成,带有福州特有的海味鲜香。无论是甜是咸,其圆滚滚的造型都象征着阖家团圆、万事圆满。
2. 太平燕:福州年节必备
太平燕,又称“扁肉燕”,是福州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名菜之一。它以猪肉馅包入特制的燕皮(一种薄如纸张的肉制面皮)中,煮熟后形似小巧的飞燕,再配以鸭蛋(寓意“太平”)和高汤。在冬至这样的重要节日,福州人也常常会煮上一锅太平燕,取其“太平”之意,祈求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吉祥如意。
3. 八宝饭:甜糯富贵
八宝饭也是福州冬至餐桌上的常客。它由糯米、豆沙、红枣、莲子、桂圆、葡萄干等多种食材制成,甜糯香浓,寓意着八方来财、生活甜蜜、富贵吉祥。
4. 其他时令菜肴
根据家庭喜好和条件,冬至这天福州人还会准备一些丰盛的菜肴,如佛跳墙、荔枝肉、醉排骨等福州名菜,或是清蒸海鲜、炖品等。这些菜肴不仅美味可口,更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气氛,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团圆的喜悦。
五、传统与现代的交融:福州冬至习俗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福州冬至的一些传统习俗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例如,年轻一代可能不再有时间亲自磨米粉、搓丸,超市里琳琅满目的速冻汤圆成为了更便捷的选择。一些复杂的祭祖仪式也可能被简化,但其核心的“感恩”和“团圆”精神却始终未变。
尽管形式有所调整,但福州人对冬至的热爱和重视却从未减退。许多家庭仍然坚持着“搓丸”的传统,将这视为一次重要的家庭聚会和文化传承。社区和文化机构也会举办冬至主题活动,如搓丸比赛、民俗展览等,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了解并参与到这些传统习俗中来。这种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使得福州的冬至习俗在保持其独特魅力的同时,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福州人深知,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仅是形式,更是连接家族情感、维系社会和谐的重要纽带。它们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放慢脚步、回归家庭、感受亲情的契机,让人们在忙碌之余,依然能品味到故乡的温度和文化的厚重。
六、结语:冬至温情,闽都情深
福州的冬至,是一幅充满温情与活力的民俗画卷。从全家老少围炉“搓丸”的欢声笑语,到香案前庄严肃穆的祭祖仪式,再到阖家共享的团圆盛宴,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福州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家庭的珍视和对传统的坚守。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气,更是福州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的生动体现。
在这寒意渐浓的冬日,福州的冬至习俗如同一炉熊熊燃烧的炉火,温暖着每一个福州人的心。它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家庭的温暖、亲情的连接、以及对祖先的敬仰,都是我们内心深处最宝贵的财富。这份独具闽都特色的冬至温情,将继续在一代又一代福州人的传承中,散发着它永恒的光芒。
2025-10-23

中华文化之魂:探寻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主线与永恒价值
https://www.mengjiangou.cn/lswh/121244.html

人工智能浪潮下的产业工人:挑战、转型与未来发展路径
https://www.mengjiangou.cn/kxjs/121243.html

毛衣修补全攻略:从基础织补到创意美学,让你的旧爱焕然新生
https://www.mengjiangou.cn/shcs/121242.html

南明区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与展望:构建智慧城市新范式
https://www.mengjiangou.cn/kxjs/121241.html

一代宗师陈寅恪:现代视野下的中国传统文化承继与创新
https://www.mengjiangou.cn/lswh/121240.html
热门文章

中国殷墟: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历史瑰宝
https://www.mengjiangou.cn/lswh/25828.html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见证悠久的文明和丰富的文化
https://www.mengjiangou.cn/lswh/3925.html

中国新年:传统习俗和庆祝活动
https://www.mengjiangou.cn/lswh/3212.html

中华文化瑰宝:世界文化遗产5A级景区
https://www.mengjiangou.cn/lswh/2350.html

中国传统文化包装:传承与创新交融的艺术
https://www.mengjiangou.cn/lswh/13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