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斗门:水乡古韵与世代传承的民间习俗91


斗门,地处珠海市的西部,濒临南海,是珠江入海口西岸的一颗璀璨明珠。这片土地自古以来便以其独特的水乡风貌、肥沃的冲击平原以及世代相传的文化遗产而闻名。斗门的传统习俗,犹如一部活态的史书,承载着当地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对祖先的感恩、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社群的认同。这些习俗不仅是历史的延续,更是斗门人民精神世界的集中体现,展现了岭南水乡特有的古韵与民间智慧。

一、 岁时节庆:与自然同频的生命律动

斗门的岁时节庆,是人们遵循农耕和渔猎生产节奏,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体现。它们不仅是休闲娱乐的时光,更是维系家族和社群情感的纽带。

1. 春节:辞旧迎新的盛大序曲

春节是斗门最为隆重和重要的节日。农历腊月二十四的“谢灶”拉开了节日的序幕,家家户户开始“扫尘”,寓意清除旧年的污秽,迎接新春的到来。除夕夜,全家团聚享用丰盛的“团年饭”,菜肴通常包含“好市”(蚝豉)、“发财”(发菜)、“大吉”(大桔)等寓意吉祥的食物。子夜时分,燃放鞭炮,辞旧迎新,孩子们则沉浸在大人派发的“利是”的喜悦之中。大年初一,人们盛装打扮,到祠堂祭拜祖先,或到寺庙祈福,随后走亲访友,互道“恭喜发财”。舞龙舞狮是春节期间各村落不可或缺的节目,锣鼓喧天,瑞狮起舞,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喜庆气氛,也寄托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2. 元宵节:灯火辉煌的团圆之夜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斗门人会挂起各式各样的花灯,猜灯谜,吃汤圆,象征着团圆美满。一些村落会举行“飘色”或“会景巡游”,精心打扮的孩子们扮演传统故事角色,在街头巷尾巡游,吸引众多村民和游客观看,展现了高超的民间艺术和精湛的工艺。

3. 清明节:慎终追远的孝道传承

清明节是斗门人祭奠祖先、缅怀逝者的重要日子。家家户户会准备烧猪、水果、发糕等祭品,携带香烛纸钱,前往祖坟扫墓。在墓前,人们清理杂草,添土培坟,焚烧纸钱,磕头作揖,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思念。扫墓后,家族成员常常会分享祭品,寓意祖先的庇佑与恩赐。清明时节,人们还会制作和食用“清明仔”(艾草糍),以其独特的清香和口感,寄托对春天的感受和对健康的祈愿。

4. 端午节:龙舟竞渡的激情澎湃

作为典型的水乡,端午节在斗门尤为盛大。农历五月初五,珠江水系支流和内河涌上,各村的龙舟队竞相下水,劈波斩浪,展开激烈的龙舟竞渡。龙舟赛不仅是体育竞技,更是凝聚村落向心力、展现社区活力的重要方式。赛前,人们会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祈求龙王保佑。家家户户则会包粽子,口味多样,有咸肉粽、豆沙粽等,寓意纪念屈原,也代表着阖家安康。

5. 中秋节:花好月圆的温馨团聚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斗门人合家团圆的佳节。人们会买月饼、摆设水果,在户外设案“拜月”,感谢月神的赐予,祈求生活美满。晚上,一家老少围坐一起,赏月、品茗、吃月饼,孩子们则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玩耍,营造出温馨祥和的节日氛围。

6. 重阳节:登高敬老的孝道彰显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斗门人有登高望远的习俗,寓意“步步高升”。同时,重阳节也是敬老节,人们会组织敬老活动,慰问长者,弘扬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

二、 人生礼俗:个体生命与社群的联结

从呱呱坠地到寿终正寝,斗门人的一生都浸润在独特的礼俗之中,这些仪式不仅标志着个体生命阶段的转换,更强调了个人与家族、社群之间的紧密联系。

1. 诞生礼:新生命的喜悦与祝福

婴儿出生后,满月酒是斗门人庆祝新生命到来的重要仪式。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分享喜悦,并送上礼物和祝福,期望孩子健康成长。有些家庭还会为新生儿举行“开声”仪式,期望孩子能言善辩,聪明伶俐。

2. 婚嫁礼俗:两姓联姻的郑重承诺

斗门的婚嫁礼俗沿袭了岭南地区“三书六礼”的传统,虽然现代社会有所简化,但其核心精神——对婚姻的重视和对家族延续的期盼——始终不变。提亲、择吉日、过大礼、安床、迎亲、拜堂、敬茶等环节一个都不能少。

其中,“过大礼”是男方携带烧猪、喜饼、金银首饰等聘礼到女方家,象征着对女方的尊重和经济实力的体现。“迎亲”当天,新郎在亲友的陪同下,乘坐花车或传统彩轿,敲锣打鼓地到女方家接亲,女方家人则会设“障门”考验新郎。新娘出门时,会由“大妗姐”撑红伞护送,并撒米、撒红豆,寓意驱邪和开枝散叶。新婚夫妇拜堂后,会向长辈敬茶,长辈则会派发“利是”,并送上祝福语。婚宴上,宾客尽欢,喜气洋洋,共同见证一对新人的幸福结合。

3. 丧葬礼俗:慎终追远的孝道体现

斗门的丧葬礼俗体现了儒家“慎终追远”的孝道观念,注重对逝者的尊重和对生者的慰藉。从报丧、守灵、入殓、出殡到安葬、百日祭、周年祭,每个环节都有一套严谨的仪式。在守灵期间,亲属会昼夜陪伴,为逝者守夜。出殡时,会请道士或和尚诵经超度,鸣放哀乐,亲属披麻戴孝,送逝者最后一程。这些仪式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也让生者在悲痛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强化了家族的凝聚力。

三、 信仰与祭祀:对天地人神的敬畏

斗门人民的信仰体系是多元而包容的,融合了祖先崇拜、民间神祇信仰和佛教、道教思想,共同构筑了其独特的精神家园。

1. 祖先崇拜:家族根脉的维系

祖先崇拜是斗门最重要的信仰习俗。各村落的祠堂是家族的圣地,也是维系血缘关系的中心。每逢春节、清明、重阳等节日,族人都会齐聚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焚香跪拜,奉上贡品,追溯家族渊源,感念祖先恩德。祠堂内供奉的祖先牌位和悬挂的族谱,是家族历史的见证,也是教育后代尊宗敬祖的活教材。

2. 民间信仰:祈求平安的寄托

斗门水乡的地理环境,使得人们对自然的力量充满敬畏。土地公、龙王、洪圣爷等民间神祇在当地拥有广泛的信众。土地公掌管一方土地,保佑村民平安和作物丰收;龙王则掌管风雨,对于渔民和农民至关重要。人们会在神诞日或特定的日子,到庙宇或简易的神坛前烧香、供奉祭品,祈求风调雨顺、出入平安、渔业丰收。此外,妈祖信仰在沿海地区也占有一席之地,保佑航海平安。

3. 风水观念: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风水学说在斗门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无论是选址建房、安葬先人,还是家居布置,都会咨询风水师,以求趋吉避凶,获得更好的运势。这反映了斗门人对环境选择的智慧,以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朴素哲学。

四、 地方美食与生活智慧:舌尖上的文化传承

斗门的美食,是其传统习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满足了口腹之欲,更承载着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

1. 河鲜海产:水乡的馈赠

斗门位于珠江出海口,河鲜海产资源丰富。禾虫、黄脚立、重壳蟹、斗门大闸蟹等是当地的特色美味。人们擅长利用这些新鲜食材,通过蒸、煮、炆、炒等多种烹饪方式,制作出原汁原味、鲜美可口的菜肴。例如,禾虫蒸蛋、清蒸黄脚立等,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美食。

2. 传统糕点与节令食品:记忆中的味道

除了正餐,斗门还有许多传统糕点和节令食品。春节的年糕、油角,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清明的艾草糍,都是随着节日而制作和享用的。这些食品不仅口感独特,更蕴含着美好的寓意和家族的记忆。例如,年糕寓意“年年高升”,油角则形似“荷包”,寓意财源广进。

3. 凉茶文化:岭南的养生智慧

岭南地区气候湿热,斗门人素有饮用凉茶的习惯。各式各样的凉茶铺遍布街头巷尾,提供清热解毒、祛湿降火的草本饮品。这是斗门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养生智慧,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 传统艺术与文化传承:生生不息的魅力

斗门的传统习俗,不仅仅停留在日常的饮食和节庆中,更体现在其丰富多彩的传统艺术形式上,它们是斗门文化魅力的生动展现。

1. 咸水歌:水上人家的歌谣

咸水歌是珠江三角洲水上居民(包括斗门地区)世代传唱的民歌,以其独特的曲调和鲜活的歌词,反映了水上人家的生产、生活、爱情和风俗习惯。它通常采用即兴对唱的形式,歌词生动活泼,充满生活气息,是斗门水乡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 舞龙舞狮:力量与灵动的结合

舞龙舞狮在斗门的节庆和重要活动中占有核心地位。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狮子则寓意吉祥。舞龙舞狮队通过精湛的技艺,展现了力量、节奏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吸引了无数观众,也寄托了人们祈求好运、驱邪避害的愿望。

3. 飘色:流动的艺术画卷

斗门的飘色艺术,是珠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它是一种集戏剧、杂技、造型艺术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孩子们通过巧妙的机关装置,凌空而立,扮演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在巡游中展现出“色芯”飘然空中、凌空而立的奇特效果,令人叹为观止。

4. 粤剧与粤曲:地方戏曲的韵味

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粤剧和粤曲在斗门也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虽然不及过去兴盛,但在一些传统节庆和村落活动中,仍可见到粤剧社团的演出,其独特的唱腔、精美的服饰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依然吸引着不少爱好者。

结语

斗门的传统习俗,是其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地理环境共同塑造的文化瑰宝。它们以多元的形式,从岁时节庆的欢腾,到人生礼俗的庄重,从信仰祭祀的虔诚,到地方美食的醇厚,再到传统艺术的生动,全方位地展现了斗门人民的生活智慧、价值观念和情感世界。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这些传统习俗不仅是斗门人民维系情感、增强社群认同的纽带,更是其文化自信的源泉。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保护,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必将继续在斗门这片水乡热土上传承发展,生生不息。

2025-10-21


上一篇:古筝:千年弦音,奏响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脉动

下一篇:世界文化遗产:守护卓越普世价值的底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