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满八闽:福建春节传统习俗全景探秘60


福建,这片依山傍海、多元文化交织的土地,自古以来便是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变迁,塑造了其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福建更是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浓郁的地域特色。从闽南的庄重祭祀到闽西客家的宗族团圆,从闽东的渔家祈福到福州府城的精致雅俗,八闽大地的春节习俗,犹如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展现了人们对团圆、对福运、对美好生活最朴素而热烈的向往。

一、节前准备:迎春纳福的序曲

福建的春节序曲,通常从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或更早便已奏响。家家户户开始着手一系列充满仪式感的准备工作,预示着新年将至的喜悦与繁忙。

1. 扫尘与送神:辞旧迎新的第一步


“扫尘”即“扫年”,意为将过去一年的晦气与不如意扫除干净,迎接全新的开始。在福建,这项传统尤为讲究,家家户户会彻底清扫,小到家具摆设,大到房屋内外,力求窗明几净。在闽南地区,还有“送灶神”的习俗。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或二十三),人们会备好糖果、糕点等祭品,送别灶王爷上天言好事,期盼他能为一家人在玉帝面前美言几句,带来新年的好运。送神之后,通常就可以更放心地进行大扫除和准备年货。

2. 贴春联、挂灯笼:营造喜庆氛围


春联和红灯笼是春节必不可少的装饰。在福建,人们会精心挑选寓意吉祥的春联,用毛笔书写或购买印刷精美的,张贴在门窗和厅堂。大门上的“福”字,常常会倒贴,取“福到”之意。红灯笼则高高悬挂,尤其在古厝林立的街巷中,红彤彤的灯笼映衬着青瓦飞檐,营造出浓郁的年味和喜庆氛围。

3. 备年货与做年糕:舌尖上的乡愁与祝福


置办年货是春节前最热闹的环节之一。市场人头攒动,各种干货、海产、水果、糖果琳琅满目。福建人尤其注重海味,干贝、鱿鱼干、鲍鱼干等都是必备的年货。除了购买,许多家庭还会亲手制作一些传统年糕和点心。
年糕(甜粿/咸粿):福建的年糕种类繁多。闽南地区有甜年糕(甜粿),以糯米粉、糖为主料,蒸熟后呈琥珀色,口感软糯香甜,寓意“年年高升”。同时也有咸年糕(咸粿),加入芋头、虾米、香菇等,蒸熟后切块煎食,风味独特。
炸春卷/炸枣:在闽南,炸春卷是过年的特色小吃,皮薄馅足,寓意“金条”。炸枣则是一种糯米制作的油炸点心,外酥里糯,香甜可口。
寸枣、麻花、花生糖:这些是过年待客的常见零食,甜甜蜜蜜,寓意生活甜美。

这些传统年货和糕点不仅满足口腹之欲,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祝福。

4. 祭祖与“做牙”:敬畏祖先,传承宗族


福建,特别是闽南和客家地区,宗族观念根深蒂固,对祖先的敬仰是春节习俗中最为隆重和核心的部分。“做牙”是福建特有的祭祀习俗,每月初二、十六祭拜土地公,尾牙(农历十二月十六)则是年终最重要的祭祀活动,祭拜土地公和祖先,感谢神明和祖宗一年来的庇佑。春节前夕,各宗族祠堂会举行盛大的祭祖仪式,修葺祖坟,打扫祠堂,摆上丰盛的祭品,焚香磕头,表达对祖先的缅怀和敬意,也祈求祖先保佑子孙后代平安昌盛。这不仅是宗教信仰,更是家族凝聚力的体现。

二、除夕夜:阖家团圆的盛宴

除夕夜,是春节的高潮,是所有游子归家的时刻,也是福建人最为珍视的家庭团聚之夜。

1. 围炉团圆饭:热气腾腾的幸福


福建的除夕夜饭被称为“围炉”。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中间常常摆放着热气腾腾的火锅,象征着全家团圆、红红火火。火锅里煮着各种丸子、肉片、蔬菜,寓意圆满丰盛。餐桌上的菜肴也多有讲究:
:必不可少,寓意“年年有余”。
:整只鸡,寓意“大吉大利”。
肉燕/扁肉:福州特色,皮薄馅嫩,形似燕子展翅,寓意吉祥。
长年菜/芥菜:寓意长寿,在闽南地区尤其受欢迎。
发菜蚝豉:寓意“发财好市”,特别是靠海的地区。
春卷:尤其是厦漳泉地区,除夕夜吃春卷也是一种传统,内馅丰富,代表财富。

在一些地区,围炉时桌子下还会放一盆炭火,寓意财源广进,香火旺盛。长辈会发给晚辈“压岁钱”,也叫“红包”,寓意压住邪祟,保佑平安。

2. 守岁与祭拜天公:敬畏神灵,祈求平安


吃过年夜饭,一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守岁,聊天看电视,等待新年的到来。在闽南地区,除夕夜的重头戏之一是“拜天公”(即祭拜玉皇大帝)。这是最为隆重和神圣的祭祀仪式,通常在半夜子时进行。人们会摆设两层供桌,上桌供奉玉皇大帝,摆上素食、鲜花、水果等清供;下桌则供奉其他神明,摆上五牲(鸡、鸭、鱼、肉、蛋)、红龟粿、发粿等丰盛祭品。焚香跪拜,祈求玉皇大帝在新的一年里保佑阖家平安、风调雨顺、事业顺利。整个仪式庄重而虔诚,体现了福建人对天地神明的敬畏与感恩。

三、大年初一至初三:开春祈福的开始

新年伊始,家家户户沉浸在喜庆祥和的氛围中,各种充满祝福和禁忌的习俗纷至沓来。

1. 拜年与走亲访友:亲情维系


大年初一清晨,人们会穿上新衣,焚香祭拜家中神明和祖先。之后,晚辈会向长辈拜年,祝愿长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长辈则会回赠压岁钱并送上祝福。接着便开始走亲访友,互道恭喜发财、新年快乐。拜年的顺序通常是先拜至亲,再拜旁系亲戚和朋友。这种走动不仅是为了维系亲情友情,更是将新年的喜气和祝福传递开来。

2. 抢头香与庙会:祈福纳祥


在大年初一的子时或清晨,许多福建人会涌向各大寺庙,争抢“头香”。谁能插上寺庙的第一炷香,就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能抢到好运、拔得头筹。寺庙里香火缭绕,信众摩肩接踵,场面非常壮观。春节期间,福建各地还会举办丰富多彩的庙会,除了传统的祭祀活动,还有各种民俗表演、小吃摊贩,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感受年味的好去处。

3. 禁忌与讲究:趋吉避凶


春节期间,福建人有很多传统的禁忌和讲究,旨在趋吉避凶,确保新年顺遂:
不扫地、不倒垃圾:初一至初三,一般不扫地、不倒垃圾,怕把家里的财气和福气扫走,要扫也要往里扫,等到初四“送穷日”再清扫。
不说不吉利的话:忌讳说“死”、“病”、“破”、“输”等字眼,要多说吉祥话,如“大吉大利”、“恭喜发财”。
不打破器物:若不慎打破东西,要立刻说“岁岁平安”(碎碎平安),化解不吉。
不洗头洗澡(部分地区):在一些传统观念较重的地区,初一忌洗头洗澡,认为会把财运洗掉。

四、元宵节:璀璨落幕的高潮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庆祝活动的压轴大戏,在福建各地,元宵节的隆重程度甚至不亚于春节本身,特别是闽南地区,素有“小过年”之称。

1. 赏花灯、猜灯谜:智慧与美的结合


赏花灯是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福建各地,尤其是泉州,素有“花灯之城”的美誉。泉州花灯以其精巧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闻名,无骨花灯、针刺花灯等技艺精湛,美轮美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灯会上人山人海,各式各样的花灯争奇斗艳,灯下往往悬挂灯谜,供人竞猜,增添了节日的趣味性。

2. 游神与踩街:地方信仰的狂欢


“游神”是福建元宵节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各地会抬着当地供奉的神明金身,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中巡游街巷,接受信众的膜拜和祈福。如福州地区的“拗九节”(虽然通常在正月廿九,但同属新春祈福序列)和元宵游神,莆田的“元宵节闹元宵”更是名声在外,其声势之浩大、习俗之独特,令人叹为观止。神轿队伍浩浩荡荡,沿途信众摆设香案,焚香祭拜,祈求神明保佑一方平安、风调雨顺。这种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游神活动,不仅是宗教仪式,更是社区居民凝聚力与地方文化认同的体现。

3. 吃元宵/汤圆:团圆美满的象征


元宵节的饮食习俗是吃元宵或汤圆,寓意团圆美满。福建的汤圆通常以糯米粉制成,馅料有甜有咸,甜馅多为芝麻、花生、豆沙,咸馅则有肉丁、香菇等,口感软糯香甜,代表着新一年生活和和美美。

4. 火力全开:鞭炮与烟花


福建的元宵节,是真正的“火力全开”。许多地方燃放鞭炮、烟花的盛况甚至超过除夕夜。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和绚烂夺目的烟花,将整个夜空照亮,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最高潮,也驱散了旧年的阴霾,迎接新一年的光明和希望。

五、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

福建的春节习俗,虽然大体相似,但在不同地域又呈现出独特的风貌,共同构成了八闽年味的多彩画卷。

1. 闽南地区(泉州、厦门、漳州):海洋文化与宗族信仰的交融


闽南地区是福建春节习俗最为隆重和复杂的地区。这里深受海洋文化和海外侨胞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仰体系。对祖先的祭拜、对神明的敬畏(尤其是对妈祖和地方境主神的信仰),体现在春节的每一个细节中。“拜天公”的仪式之盛大,年夜饭菜肴的讲究,以及元宵节“闹元宵”的火爆,都展现了闽南人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热忱。浓郁的宗族观念使得春节成为加强家族联系、维系亲情的最佳时机。

2. 闽东闽中地区(福州、莆田、宁德):渔家风情与府城韵味


福州作为省会,其春节习俗带有浓厚的府城雅致。除了传统的祭祖、团圆饭、拜年,福州还有独特的“拗九节”(农历正月廿九),是孝敬父母长辈的节日,子女会煮“拗九粥”送给长辈,寓意平安长寿。莆田的元宵节则以“闹”著称,各类游神、妆架、舞龙舞狮等民俗活动轮番上演,持续时间长达一个多月,其狂热与激情令人印象深刻。宁德沿海地区则保留了许多渔家特色,如祭海神、祈求渔业丰收的习俗。

3. 闽西客家地区(龙岩、三明):朴实厚重,宗族血脉


闽西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这里的春节习俗更多地体现了客家文化的朴实、厚重和对宗族血脉的珍视。客家人过年,宗族团圆是重中之重,祠堂祭祖仪式非常庄严,体现了客家人慎终追远、耕读传家的传统。年夜饭的菜肴也充满地方特色,如酿豆腐、客家肉丸等。元宵节的“闹花灯”也别具一格,注重家族参与,寄托着对子孙兴旺、家族昌盛的期盼。

4. 侨乡文化的影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福建是著名的侨乡,数百万海外侨胞的归乡,为春节增添了别样的色彩。他们带回了异域的文化元素,也带来了新的财富和观念。在保留传统习俗的同时,现代的娱乐方式、消费观念也逐渐融入春节之中,使得福建的年味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海外的交织中,呈现出更强的包容性和生命力。

总而言之,福建的春节传统习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特定地理环境中演化出的独特样本。它不仅仅是关于吃喝玩乐的节日,更是一场关于信仰、家族、社群、亲情的文化盛宴。通过扫尘、祭祖、团圆、拜年、游神、赏灯等一系列仪式,福建人将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对祖先的缅怀、对家庭的珍视、对未来的憧憬,融入到每一个具体的行动中,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共同构筑了八闽大地独一无二的浓郁年味。

2025-10-20


上一篇:穿越时空与心灵:日记形式传统习俗的文化探源与当代回响

下一篇:白俄罗斯明斯克:中华文化交流的东方明珠与丝路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