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左名都的文化记忆:扬州传统习俗的魅力与传承361


扬州,这座被誉为“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古城,不仅以其秀丽的园林、精致的淮扬美食闻名于世,更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世代相传的传统习俗,构建起独特的城市文化标识。扬州人的生活哲学,是“慢”与“雅”的结合,这份从容与精致,深深地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礼仪、节庆活动、饮食习惯乃至审美情趣之中。这些传统习俗,犹如一条条文化血脉,滋养着扬州这座城市的灵魂,也向世人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温润如玉的千年古都。

一、四时流转的节庆习俗:生活的仪式感

扬州的传统节庆习俗,与中国其他地区大致相同,但在细节上却融入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扬州人特有的生活情趣,使得每一个节日都充满了独特的仪式感和温情。

1. 春节:团圆与新生的序曲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扬州同样受到高度重视。从腊八节开始,扬州人便开始忙碌起来,置办年货,洒扫庭除,寓意辞旧迎新。家家户户贴春联、挂灯笼,营造喜庆氛围。除夕夜,全家老少围坐一堂,共品团圆饭,其中“大煮干丝”和“清炖狮子头”是必不可少的家常菜,象征着家庭和睦、生活富足。在扬州,初一清早的“早茶拜年”是一大特色。亲朋好友相约茶社,一边品尝烫干丝、灌汤包、千层糕等扬州早茶点心,一边互道“新年好”,这种轻松而雅致的拜年方式,体现了扬州人对生活的考究和对人际关系的珍视。此外,派发压岁钱、走亲访友、逛花市等习俗,也让春节的扬州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2. 元宵节:灯火与诗意的狂欢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扬州城亦沉浸在一片灯火辉煌之中。赏花灯、猜灯谜是主要活动,瘦西湖、个园、何园等园林以及东关街等古街巷,都会挂满各式各样的彩灯,吸引市民游客竞相观赏。孩子们手提自制的小灯笼,穿梭于街头巷尾,笑语喧哗。除了赏灯,吃元宵(或称汤圆)也是传统习俗,象征着阖家团圆、甜甜蜜蜜。扬州的元宵多以黑芝麻、豆沙馅为主,软糯香甜,口感细腻。

3. 清明节:追远与踏青的融合


清明节,是扬州人扫墓祭祖、缅怀先人的重要日子。人们携带香烛、纸钱、供品前往墓地,焚香祭拜,寄托哀思。同时,清明节也是踏青赏春的好时节。扬州人习惯在祭扫后,全家老少一同前往瘦西湖、大明寺等风景名胜区,享受春日美景。放风筝是清明节一项富有乐趣的活动,在广阔的草地上,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飞舞,寓意着放飞希望、寄托哀思。清明时节,扬州人还会制作和品尝“青团”或“馓子”,这些带有季节特色的食品,为节日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风味。

4. 端午节:驱邪与祈福的寄托


端午节,扬州人会悬挂艾草和菖蒲于门前,用以驱邪避瘟。赛龙舟曾是运河沿岸的重要习俗,现今虽不常见大规模赛事,但其精神依然保留在人们心中。吃粽子是端午节的重头戏,扬州的粽子种类丰富,有肉粽、豆沙粽、碱水粽等,以其独特的口味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而广受喜爱。此外,饮雄黄酒、佩戴香囊也是扬州端午的传统习俗,寄托着人们祈求安康、驱除病疫的美好愿望。


5. 中秋节:团圆与思念的明月


中秋节,是扬州人阖家团圆、共享天伦的重要时刻。一家人围坐一起,品尝月饼、水果,赏月谈心。扬州月饼以苏式月饼为主,酥皮层次分明,馅料丰富多样,甜而不腻。在中秋之夜,许多扬州人会选择在庭院或园林中设宴赏月,一边品茗一边欣赏皎洁的月光,将生活过得如诗如画。月饼通常会被切成数份,象征着家人团聚、圆满和睦。

6. 重阳节:登高与敬老的习俗


重阳节,扬州人有登高望远的习俗,以期长寿安康。大明寺、平山堂等地是登高祈福的理想去处。同时,重阳节也是敬老爱老的节日,晚辈会陪伴家中长辈,为他们准备重阳糕,或带着他们外出游玩,共享天伦之乐。品菊赏菊、佩茱萸也是重阳节的传统雅趣,体现了扬州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雅致生活的追求。

二、浸润日常的生活习俗:慢雅的扬州生活

扬州的传统习俗不仅体现在节庆之时,更渗透在扬州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慢生活”哲学和精致优雅的待人接物之道。

1. 早茶文化:一日之计在于“慢”


扬州早茶文化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生活习俗之一,不仅仅是一顿早餐,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社交仪式。清晨,扬州人习惯前往茶社,或与家人团聚,或与三五好友叙旧,一壶魁龙珠,几碟烫干丝、煮干丝、虾籽馄饨,配上蟹黄包、三丁包、千层油糕等精致点心,慢悠悠地享受这美好的清晨时光。早茶的精髓在于“慢”与“雅”,食客们不急不躁,边吃边聊,品味生活。这不仅满足了口腹之欲,更提供了一个交流情感、放松身心的场所,体现了扬州人对生活品质的极致追求。

2. 休闲雅致的生活方式:诗意栖居


扬州人骨子里带着一股雅致与从容。他们懂得如何享受生活,将闲暇时光过得有滋有味。漫步园林、品茗论道、听曲评话、垂钓运河,都是扬州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休闲方式。在古色古香的园林中,他们或驻足欣赏假山叠石,或静坐亭台品味花木芬芳,将自然之美与生活雅趣融为一体。听扬州清曲、扬州评话,是当地人喜爱的娱乐活动,说书人的吴侬软语、抑扬顿挫,讲述着古往今来的传奇故事,让人沉醉其中。这种不紧不慢、注重精神享受的生活态度,正是扬州文化魅力的核心体现。

3. 礼仪与待客之道:温文尔雅


扬州人素以温文尔雅、谦和有礼著称。在日常交往中,他们注重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彬彬有礼。特别是在待客方面,扬州人更是讲究。客人到访,主人会热情款待,奉上香茗,准备丰盛的淮扬佳肴,从餐具的摆设到菜肴的搭配,都力求精致完美,以示尊重。饭桌上的礼仪也颇为讲究,如长幼有序、敬酒礼节等。这种细致入微的待客之道,不仅体现了扬州人的热情好客,更彰显了其深厚的文化修养。

4. 建筑与园林文化: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扬州的建筑,尤其是私家园林,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扬州人生活习俗的载体。园林设计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奇石花木,无不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扬州人习惯在自家园林中种植花草、饲养鱼鸟,将生活空间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清晨,在园中散步、打太极;傍晚,在廊下乘凉、品茗。园林不仅是居住空间,更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场所,体现了扬州人对诗意栖居的向往和追求。

三、饮食中的扬州风情:舌尖上的艺术

“食在扬州”,并非虚言。扬州人的饮食习俗,已超越了简单的温饱需求,升华为一种对美食艺术的极致追求,形成了名扬天下的淮扬菜系。

1. 淮扬菜的精髓:“不时不食,刀工精细”


淮扬菜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其精髓在于“不时不食”和“刀工精细”。扬州人注重食材的时令性,讲究“春有韭菜夏有藕,秋有蟹来冬有羊”,确保食材新鲜、原味。同时,淮扬菜对刀工的要求极高,无论是“大煮干丝”中细如发丝的豆腐,还是“文思豆腐”中切如雪花的豆腐脑,无不体现出厨师巧夺天工的技艺。菜肴口味清淡平和,讲究本味,调味适中,既不失食材本身的鲜美,又能通过精妙的搭配,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

2. 扬州经典菜肴:舌尖上的活化石


“三头一干”是扬州美食的代名词,也是扬州饮食习俗的代表:

清炖狮子头: 以猪肉斩剁成丸,清炖而成,肥而不腻,入口即化,象征着团圆美满。
扒烧整猪头: 选用优质猪头,经多道工序扒烧,色泽红亮,香气扑鼻,是宴席上的大菜。
大煮干丝: 将豆腐干切成细丝,配以多种辅料,用鸡汤煨煮,汤汁浓郁,干丝软糯,考验刀工和火候。
烫干丝: 与大煮干丝做法相似,但多为早茶点心,将干丝用沸水烫过,拌以麻油、酱油等调料,清爽可口。

此外,扬州的糕点和小吃也独具特色,如千层油糕、翡翠烧卖、藕粉圆子等,不仅造型精美,口感也极佳,是扬州人馈赠亲友、日常享用的佳品。

四、传承与变迁:扬州习俗的时代印记

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扬州的传统习俗也在发生着演变。一些繁琐的仪式被简化,一些旧有的观念在更新,但其核心精神和文化基因却依然顽强地传承着。

如今,扬州政府和民间都在积极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传统习俗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了系统的保护和推广。例如,扬州早茶文化、淮扬菜烹饪技艺、扬州评话、扬州清曲等,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教育,吸引着年轻一代的关注和参与。

同时,扬州传统习俗也在与时俱进,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现代科技被应用于传统文化的传播,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成为展现扬州风情的窗口。许多传统手工艺人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产品中,使得传统文化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和生活需求。例如,将扬州剪纸艺术应用于文创产品,将漆器工艺融入现代家居装饰等。

扬州的传统习俗,是历史的沉淀,是地理的印记,更是人文精神的活态呈现。它们不仅维系着扬州人的文化认同感,也成为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所在。在这些习俗中,我们看到了扬州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精致艺术的追求,以及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这些活态的文化记忆,如同千年运河水一般,源远流长,滋润着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并向世界诉说着扬州独有的诗意故事。

2025-10-12


上一篇:元宵节吃元宵:传统习俗的源流、寓意与制作探秘

下一篇:中华文明的璀璨全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解析与多元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