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千年回响——探寻文化遗产的全球启示141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些城市如同璀璨的星辰,不仅见证了时代的风云变幻,更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人类文明留下了永恒的印记。泉州,这座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古城,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颗。它不仅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更在宋元时期达到了其辉煌的顶点,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和“世界海洋商贸中心”。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不仅是对泉州历史地位的认可,更是对其所蕴含的全球文化价值的肯定。泉州的世界文化遗产,并非仅仅是一堆古老的建筑和遗迹,它更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宝库,为我们理解历史、审视当下、展望未来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一、 世界交融的奇迹: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

泉州世界文化遗产最引人入胜的灵感,莫过于其所展现的惊人多元文化融合能力。在宋元时期的泉州,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传教士、学者和工匠汇聚于此,他们带来了不同的语言、宗教、习俗和技术,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国际社区。佛教、伊斯兰教、景教(基督教聂斯脱里派)、印度教、摩尼教等世界主要宗教在此和谐共存,甚至相互影响,留下了丰富的实物遗存。

例如,开元寺,这座闽南地区最古老的佛教寺院,其大殿月台束腰处的二十四尊飞天伎乐石刻,明显带有古印度教的飞天造型特征;而其东、西塔浮雕中,也有佛教与印度教融合的痕迹。清净寺,这座始建于北宋的中国现存最古老的阿拉伯式清真寺,至今仍保留着庄严的宣礼塔和奉天坛遗址,昭示着伊斯兰文化在此的深厚根基。草庵,这座世界现存唯一的摩尼教寺庙,其石刻摩尼光佛像被誉为“世界摩尼教的经典”。此外,泉州各地还散布着大量景教、印度教、古基督教的墓碑石刻及遗址。这些文化遗存共同描绘了一幅令人震撼的画卷:不同文明并非必然冲突,而是可以在相互尊重、理解和学习中,共同谱写繁荣与发展的篇章。

这一灵感对于当今世界尤其重要。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愈发频繁。泉州的经验告诉我们,开放包容是文明进步的基石,多元文化共存的社会更具韧性和创造力。它启示我们,应以更开放的心态面对异质文化,从差异中汲取养分,在交流中寻求共识,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平、和谐的世界。

二、 经济繁荣的密码:创新与互联互通的智慧

泉州的辉煌,离不开其在海洋贸易和经济活动中的卓越表现。在宋元时期,泉州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能够建造载重千吨的远洋巨舶,配备水密隔舱、指南针等先进设备,使得长途航海成为可能。刺桐港(泉州古称)的码头上,停满了来自亚洲、非洲乃至欧洲的商船,香料、药材、珍宝、纺织品、瓷器等琳琅满目的商品在此集散,再远销全球。

为了管理如此庞大的国际贸易,宋元政府在泉州设立了市舶司,这是当时中国最高级别的海洋贸易管理机构,负责对进出口货物进行登记、征税、管理外商等事务,其运作机制高效而规范。同时,泉州的商业精英们也展现出卓越的商业智慧和敢为人先的精神,他们深谙市场规律,勇于创新,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德化窑的精美瓷器、安溪的乌龙茶、晋江的丝织品等,都是通过泉州港走向世界的“中国名片”。

从泉州经济繁荣的经验中,我们得到的灵感是:创新是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而互联互通则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泉州的造船技术、航海技术以及贸易管理制度,无一不体现着那个时代的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它启示我们,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唯有不断突破自我,拥抱技术革新,完善治理体系,才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占据主动。同时,泉州作为连接东西方贸易的桥梁,也强调了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重要性。今天的“一带一路”倡议,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对泉州千年海洋商贸精神的现代性回响,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的全球经济体系。

三、 人文精神的魅力:信仰与世俗的交织

泉州的文化遗产,不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它展现了信仰与世俗生活交织的人文魅力。在宋元时期,宗教信仰在泉州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它并未成为束缚发展的枷锁,反而成为了凝聚人心、促进交流的重要力量。寺庙、道观、清真寺等宗教建筑不仅是信众精神寄托的场所,也是社区活动的中心,甚至在外商社群中,它们还扮演着提供住宿、解决纠纷的功能。

这种信仰与世俗的交织,体现在泉州人“爱拼敢赢”的海洋性格中。他们敬畏自然,祈求神明庇佑出海平安,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凭借着勇气、智慧和勤劳,在风浪中闯出了一片天地。这种精神特质,不仅在过去支撑着泉州人在海洋贸易中屡创佳绩,也延续至今,成为泉州乃至整个闽南地区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泉州的人文精神灵感在于:信仰的力量可以成为个人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动力,而非阻碍。它启示我们,在追求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精神文明的建设。一个有信仰、有文化底蕴的社会,更能凝聚共识,抵御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泉州所展现的乐观、进取、包容的品格,也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应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勇于面对挑战,乐于接纳多元。

四、 历史传承的智慧:活态保护与当代价值

泉州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申报,并非仅仅是追溯过去,更是对历史的活态保护和当代价值的深度挖掘。泉州的遗产点,如老君岩、清源山、洛阳桥、安平桥、天后宫等,并非孤立存在的静态遗迹,它们大多至今仍承载着社会功能,融入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老君岩是道教圣地,吸引着香客信众;洛阳桥、安平桥仍在发挥交通连接作用;天后宫作为妈祖信仰的发源地之一,香火鼎盛,是海内外信众的精神家园。这种“活态遗产”的保护模式,让历史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与现代社会同呼吸、共命运的生命体。

这种保护理念的灵感在于:文化遗产的真正价值,在于其对当代的意义和对未来的启迪。它启示我们,对待历史遗产,不能仅仅停留在修旧如旧的层面,更要关注其与现代社会的链接,让其在新的语境下焕发新的生命力。泉州通过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带动了文旅产业发展,更重要的是,它增强了泉州人民的文化自信和对家乡的认同感,成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同时,泉州世界遗产的成功申报,也提醒我们,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和创新性是其绵延不绝的重要密码。泉州并非一个孤立的文化单元,它是中华文明海洋属性的杰出代表,承载着中华民族走向海洋、拥抱世界的光荣与梦想。它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内涵,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辉煌历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生动的历史范例和深邃的文化智慧。

结语

泉州世界文化遗产,如同一本厚重的史诗,每一个篇章都充满着力量和灵感。它不仅讲述了宋元时期一个伟大港口的辉煌故事,更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多元文化共生、经济创新发展、人文精神魅力以及历史活态传承的深刻启示。在今天,当我们再次审视这些千年遗产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古老的砖瓦,更是面向未来的光芒。泉州的灵感,正召唤着我们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进取的姿态,去拥抱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全球化时代,共同书写人类文明更加辉煌的篇章。

2025-10-10


上一篇:文化根脉与时代精神:传统习俗的坚守与传承

下一篇:中华文明的智慧宝库: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书籍的深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