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ESCO引领:构建负责任、包容和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未来85


在21世纪的科技浪潮中,人工智能(AI)无疑是最具颠覆性和变革性的力量之一。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从医疗诊断到教育学习,从经济生产到文化传播,其潜力无限,既能驱动进步,也可能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样一把双刃剑,国际社会迫切需要一套共同的价值观、原则和行动框架,以确保AI的发展能够服务于全人类的福祉。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凭借其独特的文化、教育和科学使命,在全球人工智能伦理治理领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致力于构建一个负责任、包容和以人为本的AI未来。

UNESCO的介入并非偶然。其核心任务是促进国际合作,以增进和平与人类福祉。AI的快速发展触及了UNESCO所有关键领域:在教育方面,AI可以改变学习方式,但也可能加剧数字鸿沟;在科学方面,AI能够加速发现,但其算法偏见可能影响研究的公正性;在文化方面,AI可以帮助遗产保护和艺术创作,但也可能引发关于文化多样性、数字身份和信息真实性的深层问题;在传播与信息领域,AI技术在新闻、社交媒体和信息传播中的应用,对言论自由、隐私权和信息准确性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UNESCO认识到,AI的伦理治理不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是关乎人类尊严、基本权利和全球公平的重大议题。

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里程碑:UNESCO《人工智能伦理建议书》

UNESCO在人工智能伦理领域的领导地位,最显著的体现莫过于其于2021年11月通过的《人工智能伦理建议书》(Recommendation on the Ethic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这是全球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关于人工智能伦理的全球性规范工具,旨在为各国制定AI政策和法律提供全面的指导框架。这份建议书是历时两年多,经过来自193个会员国的专家、政府代表、民间社会、学术界和私营部门的广泛协商和深入讨论后达成的共识,凝聚了全球智慧。

《建议书》的核心在于提出了一系列以人权为基础的价值观和原则,要求AI系统的设计、开发、部署和使用必须始终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类尊严和基本自由。这些关键价值观包括:


尊重、保护和促进人权与基本自由: AI系统不应侵犯人类的隐私、数据保护、言论自由、平等和不歧视等权利。
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AI的发展应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例如通过优化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等。
确保多样性和包容性: AI系统应避免加剧现有的社会偏见,促进文化、性别、地域和技术等多样性,确保惠及所有人。
和平与公正社会: AI应促进和平解决冲突,打击虚假信息,维护社会公平和法治。

在此基础上,《建议书》进一步阐述了必须遵循的原则,以指导这些价值观的实现:


比例原则和无伤害原则: AI系统的设计和使用应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其风险应与其预期收益相称。
安全和保障: AI系统应安全可靠,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应进行严格测试和验证。
公平和非歧视: AI系统应公平对待所有人,避免产生或放大歧视。
透明度和可解释性: AI系统的决策过程应尽可能透明,其结果应可解释,以便用户理解和质疑。
问责制和补救措施: 必须明确AI系统的开发和使用者对其行为的责任,并提供有效的补救机制。
隐私和数据治理: 严格遵守数据保护法规,确保个人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人类监督和决定: AI应是人类的辅助工具,最终决策权应保留给人类。
多利益攸关方和适应性治理: AI伦理治理需要政府、企业、学术界和民间社会的共同参与,并能够适应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

《建议书》不仅仅是一份理论文件,更是一份行动蓝图。它在政策和行动领域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涵盖了数据治理、教育、研究、劳工、健康、环境、媒体和文化等多个方面,鼓励会员国将其原则纳入国家法律、政策和战略中,并制定监测和评估机制。

UNESCO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具体行动和策略

自《建议书》发布以来,UNESCO一直在积极推动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实施,并开展了一系列具体项目和倡议:

1. 能力建设与普及AI伦理知识: 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AI伦理治理方面面临能力不足的挑战。UNESCO通过举办研讨会、培训项目和开发教育资源,帮助会员国提高对AI伦理问题的认识,培养政策制定者和技术专家的伦理素养。例如,启动“AI伦理素养项目”,旨在向公众普及AI伦理知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AI带来的影响。

2. 制定国家AI伦理战略和政策: UNESCO与各国政府合作,协助他们将《建议书》的原则转化为具体的国家AI伦理战略和法律框架。这包括提供技术指导、分享最佳实践,并促进各国之间的经验交流。

3. 推动AI伦理工具的开发与应用: UNESCO鼓励开发实际可行的工具,以帮助AI开发者和使用者将伦理原则融入到AI系统的生命周期中。例如,UNESCO正在开发“人工智能准备评估工具”(Readiness Assessment Methodology, RAP),帮助各国评估其在AI伦理治理方面的准备程度,并识别需要改进的领域。这对于确保《建议书》的有效落地至关重要。

4. 促进多利益攸关方对话与合作: AI的治理是一个全球性且复杂的问题,需要政府、私营部门、学术界、民间社会和技术社区等多方参与。UNESCO为这些不同的利益攸关方提供了交流平台,促进开放对话,以共同解决AI伦理挑战,并鼓励形成全球共识。

5. 关注特定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


教育领域: UNESCO积极探索AI在教育领域的潜力和挑战。通过发布《北京共识》(Beijing Consensu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Education),UNESCO呼吁各国负责任地利用AI技术促进包容、公平和高质量的教育,同时强调AI不能替代人际互动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科学领域: AI正在改变科学研究的方式。UNESCO倡导“开放科学”原则,确保AI技术在科研中的应用能够促进知识共享、数据开放和科学发现的公平性。
文化遗产保护: AI可以帮助识别、数字化和保护濒危文化遗产。UNESCO致力于探索AI技术在遗产记录、修复和推广方面的创新应用,同时警惕其可能带来的偏见和误读。
媒体和信息领域: 面对AI驱动的虚假信息、深度伪造(deepfake)和算法偏见对新闻业和民主进程的威胁,UNESCO致力于提升媒体和信息素养,支持独立新闻业,并探讨AI在打击虚假信息方面的应用,同时确保言论自由不受限制。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UNESCO在推动人工智能伦理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挑战依然严峻且复杂:


技术迭代速度: AI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应用、新风险层出不穷,使得伦理规范和政策制定难以跟上其步伐。
国家主权与利益差异: 各国在AI技术发展水平、经济利益、文化价值观和政治制度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如何在国际合作中平衡这些差异,达成广泛共识并有效实施,是一个长期挑战。
数字鸿沟: AI技术和伦理治理能力的全球分布不均,加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可能导致少数国家主导AI的未来。
执行与监督: 《建议书》作为非约束性文件,其效力依赖于会员国的自愿采纳和积极实施。如何建立有效的监测和评估机制,确保其原则得到切实遵守,是关键问题。
私营部门的参与: AI技术的发展主要由私营企业驱动。如何有效引导企业遵守伦理原则,并使其在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之间取得平衡,需要持续的对话和机制创新。

展望未来,UNESCO将继续秉持其全球使命,在人工智能伦理治理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将继续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平台,促进跨文化、跨学科、跨部门的对话与合作,共同应对AI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持续推动《建议书》的实施,强化能力建设,鼓励负责任的创新,并密切关注技术发展的前沿,UNESCO致力于确保人工智能能够真正成为推动人类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强大力量,而非加剧不平等或威胁人类福祉的工具。

最终,UNESCO的目标是构建一个人人都能从人工智能的潜力中受益,同时其权利和尊严得到充分保护的未来。这不仅仅是为了科技的进步,更是为了人类的共同未来,确保在数字时代,我们能够驾驭技术,而非被技术所驾驭,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包容、和平和可持续的世界。

2025-10-29


上一篇:人工智能重塑现代物流:技术发展、核心应用与未来展望

下一篇:驾驭智能浪潮:深度解析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挑战与人类未来